胸怀“国之大者” 斯文坚韧有力——中文系(珠海)2022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致辞

Body
各位亲爱的同学、同事、家长:
大家下午好。非常开心,今天我们因为各位同学的毕业聚到了一起,首先让我们一起热烈祝贺同学们完成了人生的一段重要里程,学有所成。
《孟子·离娄上》提醒我们,“人之患在好为人师。”虽然深明此理,但似乎具有热情和牺牲精神的老师尤其不得不如此,我们唯恐自己的衣钵没有通过值得“怀疑”的言辞加以精当再现与输出,且毕业季即将各奔东西的你们已经对喋喋不休的说教具有了免疫力,那些即将走向社会的同学会庆幸不用再听“老人言”了。很遗憾,作为系主任在开学典礼上曾经给你们致辞的我还得再接再厉、善始善终,完成大家熟知的“仪式感”,我今天只讲四个关键词:
一、搏击长空
不管你在中山大学待了3年、4年还是5年,如今你们走向社会,作为翅膀坚硬而柔韧的鹰隼,需要有“搏击长空”的雄心与准备。如果过去的时间里你没有虚度光阴,那么见证你成长和飞跃的机遇已经显现,你要勇敢地展示毕生所学,增强学习力,勇于挑战和铸就更强大的自我。对于真正优秀的爱国者来说,“国之大者”堪称一种非常匹配的文化基因,也无需过度强调。
对一个普通人来说,30岁以前是黄金时光,对于学者来说,45岁以前你还有更大的可能性。反之,随着时光的流逝,你可能慢慢压不住某些不好习惯,比如蹉跎岁月、蝇营狗苟,变得保守、平庸、自私、猥琐,我希望你们用雄心壮志和稳扎稳打冲淡、延宕粗鄙对你们的“围猎”。
二、宠辱不惊
我们学中文的很容易被误读(比如读着小说就把学位拿了)或者被追问“你们这个学科到底有什么用?”这个问题答案很多或者可以清高地沉默不答,但我今天想给你们提供一个答案,那就是读中文可以让我们宠辱不惊。是的,我们精读过屈原、司马迁,我们理解李白、苏东坡、辛弃疾、曹雪芹,我们更和鲁迅先生的心一起跳动,这些伟大的灵魂一再告诉认真、严谨而又洒脱的我们,“人生得意须尽欢”,但同时也要穿越黑暗、反抗绝望,直至“立人”使命的达成。
表面上看,我们绝大多数人似乎都是具体的文字工作者,尤其是致力于公文等近乎八股文的写作与产出,但实际上我们必须有丰富且厚重的灵魂支撑,其中包含了爱岗敬业、爱国爱人,以及对人生的复杂与深刻了然于胸的淡定与消化,这是一种真正的文化和灵魂历练,也是中文人该有的气质与气度,无论现实中你遭遇什么,这些都是有力的支撑。
三、温润包容
诸位都是精英,从小就过五关斩六将,长于考试、善于笔耕,一方面你们很会应付纸面上的考试,你们可能会骄傲自满,但另一方面,我要提醒你们的是,你们即将面临更大更长的复杂考试,可能未必有固定答案,考题随时会变,人性深不可测,有些同学在就业初期很不适应,备受羞辱,会认为或怀疑老师教错了。
其实不是学校和老师错了,是因为作为文化重镇、桥头堡和创造大本营的我们从不迎合社会,我们在传道受业中过滤了某些杂质而直接给了你真理或光明,如今是你面对原生态更复杂世界的时候了:你会看到更多尔虞我诈、为达目的不择手段,你也会感知温暖关爱、提携支持,但我希望身为精英的你们既能够“曲线救国”、适应社会,同时又要温润包容,学会换位思考,从而更好地提升自我。
四、韧性执行
在我们诸位当中,有一些同学长于确立目标(Flag),但却缺乏理性执行的韧性,这样就让你的Flag变成了一次次自我欺骗的借口。这里容许我讲一两个最近知晓的失败案例:其中之一是一个曾经读书成绩很好的同学,顺利保研,毕业后工作,后来全职读博士,但最后6年多后放弃,他美丽的妻子不仅为他生了两个孩子,还用自己不算优厚的收入含辛茹苦养活了4口人。在我看来,这个同学缺乏及时止损、自我反思的能力,反过来则凸显了自我欺骗、不够韧性的缺点。
也有个别同学始终自视甚高,历经社会毒打,毕业多年近乎一事无成——没有固定工作、没有伴侣挚友,没有未来规划,却牢骚满腹,以为自己怀才不遇,这个世界亏待了他。记得我在开学初或课堂上曾经多次跟大家分享过,大学生活的个体任务之一就是明了自己是谁,如何扬长补短,及时调试,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。我不是“成王败寇”论者,相反,能够接受、反思失败且及时整合资源、从头再来,也是新的起点。这很可能是另一种韧性坚守以致自我实现的叙事了。
各位同学,3-5年稍纵即逝,你们中间的小部分人还会继续留在文珠攻读,多数人则奔向社会,我在此祝福你们,在你们还眼神清澈、身心强壮时主动拥抱社会对你们的淬炼,成长为更成熟而有担当的精英人才和各类栋梁,有些人甚至可以引领未来。但即便是努力之后跻身平凡人中,也要不卑不亢,活得平静、从容而优雅。有余力时,记得回馈社会,兼济天下。一句话,作为文珠人,要胸怀“国之大者”, 斯文坚韧有力。
文珠,作为你们的家,始终向你们开放!
谢谢大家!